激光协会
首页 > 3D打印商情

特域机电: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冷却技术方案供应商

 ——访邓永生,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本届光博会,激光器配套冷水机厂家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携带众多不同应用机型亮相。其中包括专为光纤冷却设计的CWFL系列机型,专为紫外冷却设计的RM&CWUL系列机型以及标准机。据公司执行董事邓永生先生表示,本次展会特域还推出了新品CWFL-12000,RM-500和CWUL-10。

邓永生,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邓永生,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他接着介绍了这些新品的“亮点”。“首先,CWFL-12000专为12000W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冷却而设计,其具备双循环制冷系统,采用两个独立的双温控设计, 支持modbus通讯协议,可实现远程监控和修改冷水机参数。其次,RM-500&CWUL-10则是为紫外激光器冷却而设计,RM系列为机柜式冷水机,可内嵌于用户设备,主要用于冷却10W以内的紫外激光器;而CWUL系列立式冷水机主要用于冷却10W-15W紫外激光器,体积小巧,方便移动,其高扬程和大流程特性,完全满足紫外激光的冷却需求。”

 

邓永生表示,特域在积极引进智能自动化生产设备,不断优化提高冷水机品质的同时,公司新研发的±0.1℃高精度冷水机正在逐步投入高端超快激光器领域的使用,其整体性能与国外一流品牌并驾齐驱。

 

“未来,我们将推出更多性能匹配的新品以适应激光冷却需求。譬如双温系列冷水机可满足光纤激光器主体和镜片的不同冷却需求,支持Modbus 协议,实现与计算机通信;±0.1℃的高精度冷水机专门为超精密加工冷却领域而设计。”邓永生说道。

 

此外,特域正逐步向现代机械自动化迈进,建立全新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致力发展成为一家高技术、高效率、高品质的现代化企业,以及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冷却系统方案解决供应商。

 

今年是特域第7次参加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公司希望借助本次新推出的光纤激光及紫外激光专用冷却机型,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拓展更多应用领域。


发布时间 : 2018-03-19

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3高”特点实现三维高精度加工

 作者:刘墨南1,李木天2,孙洪波2

1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吉林

2 吉林大学电子技术与科学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光学、光化学、光电子、纳米光子和仿生等领域中各种微纳器件的广泛开发,与之相应的3D微纳加工技术逐渐成为加工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材料功能化并提升器件效率,3D微纳加工对加工技术的精度、维度、尺度和速度等均有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传统的微纳加工手段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满足高精度、高效率的3D微纳加工需求,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应运而生。

 

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是指利用飞秒激光的高能脉冲直接作用于材料,实现三维的、深纳米尺度分辨率和任意结构设计的无掩模板加工。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的技术特点可概括为 “三高”,即高精度、高度设计性和高度功能化。

 

这3个技术特点均源自飞秒激光这种加工工具的高能量脉冲等超快激光特性。以中等大小的激光功率为例,飞秒激光辐射的能量密度高达1013 W/μm2。如此高的脉冲能量使3D飞秒激光打印的加工机制具有区别于以往加工手段的特点,具体表现为2 个方面:热效应抑制和非线性吸收。由于飞秒激光具有十几到上百飞秒的超短脉冲,其能量吸收时间远小于热弛豫等动力学过程所需时间,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激光扫描区域的热效应。或者说,飞秒激光可看作一种冷处理工具。飞秒激光的高能脉冲也使其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连续激光的情形截然不同,具体表现为所作用材料对飞秒激光的吸收表现为非线性,即双光子或多光子吸收。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吸收特性,飞秒激光加工不仅可达到远超光学衍射极限的分辨率(10 nm 以下),还具有广泛的材料加工能力,从聚合物软材料到金属、半导体和介电材料等硬材料,均可进行加工。与之对应的光物理/光化学过程也涵盖烧蚀、光聚合、光还原和光致异构化等过程,不仅显示了飞秒激光的强大加工能力,还激发了丰富的物理、化学现象与机制。可见,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以飞秒激光为加工工具,以其独特的非线性特性区别于其他加工手段,因此具有极高的加工精度和图案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材料普适性的强大三维加工技术。

 

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

 

基本原理

 

双光子聚合是指在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感光聚合物中的电子在1个量子过程中同时吸收2个红外光子(二者能量和等同于1个紫外光子),从而实现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在此过程中,双光子吸收速率正比于光强的平方。因此,只有在光强足够高时,双光子聚合才会发生。双光子聚合是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的最典型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路加工与集成。

 

双光子聚合具有 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的典型技术特点,即高分辨率和强大的3D图案化能力。其分辨率,即所加工结构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10 nm。一般在λ /10~λ /50(λ 为波长)的最小特征尺寸加工范围内,所用飞秒激光经由高数值孔径透镜聚焦后会聚成1个较小的光点,使得光点处具有很高的光子密度。具体来讲,双光子聚合具有3个方面的非线性作用:光学非线性、化学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这3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效果最终决定了此种加工技术的深亚波长分辨率。

 

基于双光子聚合的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与普通3D激光打印技术的对比,其中3D激光打印技术以激光选区熔化和激光近形制造2种技术为代表。与以往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相比,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除了双光子聚合的独特加工机制以外,还具有高精度、高加工质量、易功能化和易集成等特点。

 

飞秒激光加工的独特优势在于利用双光子吸收技术保证只有焦点处才可以实现上述过程, 从而实现三维高精度加工。 

 

在加工对象方面,双光子聚合所能加工的材料也从最初的聚合物类光刻胶逐渐拓展至蛋白质、金属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碳材料以及复合结构等。理论上,只要能够建立1 套合适的光化学或光物理机制,很多材料就可以作为双光子聚合的加工对象。

 

光子集成

 

近年来,利用双光子聚合对聚合物类传统光刻胶的3D飞秒激光打印技术已日臻成熟,其高精度、高度可设计性和维度可控性已经在平行技术中遥遥领先。与此同时,如何更有效地将微纳结构功能化,也逐渐成为各种微纳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现阶段,对于3D飞秒激光打印技术而言,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其加工的高度可设计性来实现微纳结构的功能化和芯片化,并使这些结构能够更好地集成器件,从而达到理想的应用目的。

 

例如,微凹透镜阵列结构是光学器件中的一种常见组件,具有较强的聚焦和成像能力。以往制备此类结构的方法有热回流、灰度光刻、干法刻蚀和注射浇铸等。受加工手段的限制,传统的微透镜阵列往往是在1个平板衬底上加工出一系列相同尺寸的凹透镜结构,这样的1组微透镜阵列无法将1个平面物体聚焦至1个像平面上,会产生场曲。在商业生产中,为了消除场曲这种光学像差,只能在后续光路中引入场镜组来进行校正,从而增加了器件复杂度和成本。如果采用3D飞秒激光打印来加工微凹透镜阵列即可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渐变深度的微凹透镜单元直接消除场曲。 

 


 

利用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的三维加工能力和设计性,同样可以加工出在室温下具有低激射阈值和良好单向性的3D耦合型单片微腔激光器。如下图所示,利用 CCD 控制飞秒激光对完成前烘的掺杂光刻胶进行扫描,可加工出三维堆叠的耦合型微腔。

 

 


 

生物传感

 

随着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双光子聚合的加工对象已从传统的聚合物类光刻胶拓展到生物材料。以蚕丝蛋白为代表的一系列生物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化学可修饰性, 因此在可移植生物电子、光流体、有机发光晶体管、微纳米光电子等前沿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推进蚕丝蛋白等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首先需要实现此类材料的可设计加工,使其结构化、功能化和集成化。目前用于加工这些生物材料的技术有电子束刻蚀、紫外光刻、纳米压印、基于氧气的反应离子束刻蚀等。利用飞秒激光诱导的双光子聚合,可以对这类生物材料进行精确3D纳米打印,满足上述各类器件对其结构化、功能化乃至集成化的要求。 蚕丝蛋白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也有利于增强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所加工结构的力学稳定性。

 

仿生

 

在仿生领域,要获得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功能,需要先模拟加工得到其多样化的三维微纳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三维结构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具体体现为结构的多级性和周期性等。可见,用于三维仿生微纳结构的加工技术需要同时具备三维加工能力、高精度和高度可设计性。 而基于双光子聚合的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恰好能满足这样的技术需求。其强大的加工能力和高度可设计性,使打印出的仿生微纳结构对生物结构具有极高的还原度。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是制备精细三维仿生微纳结构的不二选择。

 

众所周知,3D飞秒激光打印技术的主要局限来自于加工时间。逐点扫描到逐层扫描的加工方式保证了3D加工的精确度和设计性,也使加工时间过长。因此,从技术完善和实际应用角度,可以考虑引入一种辅助技术或过程,与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协同合作,以提高加工复杂三维结构的效率。具体加工方案可以从原来的双光子聚合一次成型调整为2个分步,即第1步先粗加工复杂结构的轮廓,第2步进一步精加工完成整个三维结构的精修。

 

结语

 

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已从聚合物材料拓展到生物材料体系,加工出一系列高精度、高度设计性和高度功能化的三维微纳结构, 实现了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在光学、生物传感、仿生器件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些功能化结构的高质量和优越性能表明,基于双光子聚合的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强大加工能力和功能化效果的三维微纳加工技术。

 

不同于光刻、电子束刻蚀等快速成型技术,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具有独特的三维加工和设计能力。通过结构的设计与高质量、高精度和高效功能化的加工过程相结合,采用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可以精确加工出光电子、生物、医学领域中各种器件所需的任意复杂结构,可支持各种器件的芯片化和集成化。 虽然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技术已在光子集成、生物传感和仿生等领域展现了较大的加工潜力,但是与实现器件的全面集成和高效应用的目标仍有相当远的距离。

 

例如,在光子集成方面,器件的集成并未完善,所设计加工的光学器件还需与光波导等各种光学元件进行进一步的集成、匹配和系统优化;在生物传感方面,器件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在仿生方面,对于复杂三维仿生结构的加工速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在加工方法上寻求新的突破,优化扫描方式,或者与其他快速成型方法(动力辅助成型、干法刻蚀等)进行有机结合,这些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其次,各种器件的集成还需要大量后续测试、总结和完善。最后,各种器件的设计和优化往往需要相应交叉学科的研究支持,比如通过开发新材料、复合材料和掺杂等手段进行优化, 或者从相关物理、化学过程的动力学角度提供新机制。这样的器件设计与集成方案,极有可能对器件进行本质上的改进乃至重新定义。

 

尽管还存在加工效率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辅助技术的引入和进一步的技术革新,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必将引领下一代集成器件的加工技术。

 

参考文献:

刘墨南,李木天,孙洪波.3D飞秒激光纳米打印[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55(01):2-9.


来源 : 激光内参 发布时间 : 2018-03-19

金属零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胡增荣 孙茜 张敏 陈长军 王晓南

苏州大学 激光加工中心

传统零件制备工艺主要是减材制造。从一块原材料开始,通过切割、钻、铣削等机械工艺方式去除部分材料,从而获得一个三维物体形态,这个过程中材料的利用率较低。而增材制造通过极小单位的原材料的叠加产生三维物体形态,虽然后期也可能通过再加工产生废料,但总体来说对材料的浪费是很少的。这在原型制作以及小批量生产上明显优于传统减材技术。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 堆积成形思想的新型制造技术,是集成计算机、数控、激光和新材料等最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先进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其基本过程是将三维模型沿一定方向离散成一系列有序的二维层片;根据每层轮廓信息,进行工艺规划,选择加工参数,自动生成数控代码;成形机制造一系列层片并自动通过激光熔敷、烧结、沉积等将它们联接起来,得到三维物理实体。这样将一个物理实体的复杂三维加工离散成一系列层片的加工,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且成形过程的难度与待成形的物理实体形状和结构的复杂程度无关。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有:高柔性,可以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CAD模型直接驱动,设计制造高度一体化;成形过程无需专用夹具或工具;无需人员干预或只需较少干预,是一种自动化的成形过程;成形全过程的快速响应,适合现代激烈的产品市场。

尤其是金属零件,其主要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以高功率或高亮度激光为热源,逐层熔化金属粉末,直接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其主要方法有:

1、激光直接沉积增材制造技术

该技术可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期的激光多层熔覆研究,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才开始对同轴送粉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成形工艺、熔凝组织、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等基础性问题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

激光直接沉积技术为航空航天大型整体钛合金结构制造提供一种短周期、高柔性、低成本手段。为了提高结构效率、减轻结构重量、简化制造工艺,国内外飞行器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大型整体钛合金结构。与锻压- 机械加工传统制造技术相比,激光直接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无需零件毛坯制备,无需锻压模具加工,无需大型或超大型锻铸工业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材料利用率高,机加工量小,数控机加工时间短;生产制造周期短;工序少,工艺简单,具有高度的柔性与快速反应能力;采用该技术还可根据零件不同部位的工作条件与特殊性能要求实现梯度材料高性能金属零件的直接制造。

激光直接沉积技术还可以为航空航天、工模具等领域高附加值金属零部件的修复提供一种高性能、高柔性技术。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飞机结构件、发动机零部件、金属模具等高附加值零部件往往因磨损、高温气体冲刷烧蚀、高低周疲劳、外力破坏等因素导致局部破坏而失效。另外,零件制造过程中误加工损伤是其被迫失效的另一重要原因。若这些零部件被迫报废,将使制造厂方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传统热源修复技术相比,激光直接沉积技术因激光的能量可控性、位置可达性高等特点逐渐成为其关键修复技术。

2、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是由德国Frauhofer研究所于1995年最早提出,在金属粉末选择性烧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2年该研究所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可一次性地直接制造出完全致密性的零件。

随着高亮度光纤激光的出现,国外金属粉末选区熔化激光精密增材成形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譬如,德国EOS GmbH 公司新开发的激光选区熔化设备EOSINT M280 采用束源质量高的Yb 光纤激光器,将激光束光斑直径聚焦到100μm,大幅提高激光扫描的速度,减少成形时间,其成形零件性能与锻件相当。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可直接制成终端金属产品,省掉中间过渡环节;零件具有很高的尺寸精度以及好的表面粗糙度(Ra 为10~30μm);适合各种复杂形状的工件,尤其适合内部有复杂异型结构、用传统方法无法制造的复杂工件;适合单件和小批量复杂结构件无模、快速响应制造。2009 年以来,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通过与国际著名激光粉末烧结设备制造商——德国EOS 公司的技术交流,自主开发建立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平台,研制出一些典型金属结构件,其TC4 钛合金力学性能与锻件相当,但仍受到层片扫描轨迹优化设计、应力及变形协调控制等基础问题制约。

激光增材制造其实质就是CAD软件驱动下的激光三维熔覆过程。所以其不仅可实现激光熔覆制备耐磨涂层和功能梯度材料,而且可修复高附加值的金属件和直接制造任意复杂结构的金属零部件。随着其成形工艺和装备不断地成熟和提高,成形材料从钛合金、镍基合金、不锈钢、钴铬合金等成熟材料种类,不断推出新材料。通过拓扑优化设计结构,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可制造出大幅减轻重量的航空航天金属结构件。目前,金属零件激光增材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成形过程应力及变形、材料组织及性能控制、质量检测及标准建立等。

产品创新是我国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金属零件的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对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重要零部件的再制造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金属零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设计、制造概念。它以相对低的成本、高速造型、可修改性强的特点,独特的工艺过程,为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降低成本、缩短设计及制造周期,为将产品尽快推向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于形状复杂的零件。

     


发布时间 : 2017-12-12

增材制造在飞机制造中取得的进展

(本文由《3D打印商情》编辑徐子建译自IndustrialLaserSolutions)

  空客对增材制造工艺的研究已有20余年了,从最早的塑料和快速打样应用到往后几年的(LBM)激光束熔化和(EBM)电子束熔化在金属方面的应用。空客仍然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经典商业案例,以及如果几乎所有的工业决策都得靠商业案例的讨论来推动,那么如何着手创造一个案例?

  在95%的时间里,增材制造让每个项目都更简单、更便宜、更快捷地投入实施,而不需要通过不断调整来得到永久的基础数据。

产品开发的快速通道

  关于增材制造的能力无需过多赘述,因为设备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从2012开始,空客由一开始的250W(250*250*280mm)的LBM设备,发展到现在有2到4台400W/1kW(最大尺寸800*400*500mm)的激光器在服务,这一爆发性的扩张趋势将随着未来10年新类型激光器的到来一直持续。

  商业案例同样适用于公司的低成本产品中期(2020年起)。伴随着目前已完成的250多个金属增材制造项目,空客七年来获得的经验教训是,增材制造将能够实现高度一体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在未来的生态和环境足迹方面将有很大的机会。

材料、工艺和设备

  材料方面,空客未来的商业计划首先专注的材料是钛(Ti6-4),其次是不锈钢,并计划在2018年底开始铝的应用。从2015年底开始,用在Ti6-4钛上的激光束熔或电子束熔(LBM/EBM)的增材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TRL6的级别,此外,首个低速率系列部件也由空客的子公司PremiumAerotech在2015年底完成。

  此外,从2018年开始,Scalmalloy也将开始应用--Scalmalloy是空客子公司AP-Work经营的一种高性能铝合金。2018年开始,空客将会有第一组增材制造材料用于开始真正的系列化生产。未来增材制造系列应用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低成本金属粉末的有效供应,因此,看到全世界围绕着这一未来的需求而运转,是非常令人愉悦的。

  再说工艺,熔融沉积成型(FDM;使用StratasysFortus的设备)目前已经连续两年用于加工空客的A350部件,使用聚酰胺(PA)的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已被应用于空客新的Beluga运输机的支架和直升机的第一系列应用和展示部件的加工。由于阻燃性能有限,这个技术至今尚未在民用客机上应用。

  最后说设备,增材制造设备供应商的数量正在迅速持续增长,使得世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工业的角度来看,在制造过程中,高质量的设备将在未来自动化增材制造设施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未来十年内,我们将看到很多不同尺寸的设备和特定部件的增材制造设备,以及多功能增材制造系统。例如,一个荷兰的设备商就提供一个热处理一体化设备,而DMGMORI铣削中心则集成了一个HDR同轴送粉增材制造设备。

增材制造登上飞机的第一步

  2014年2月,空客公司在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中,首次向一家航空公司提供了第一台3D打印的FDM备件,并重新设计了一个三十年历史的客舱座椅部件手动绘图。3D打印设备是纯数字化的产品,它生产的数量是根据空客本身的需求量制定的,而不是根据死板的库存计划而定。

  从2014年开始,首批数百FDM试验支架应用于新的A350测试飞机,并首次使用LBM工艺生产的钛仿生座舱支架,2014年6月,搭载增材制造部件以及新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图1)的A350开始为期两年的测试。这些实验表明增材制造在实际工业用途上已经展现了技术可行性和未来潜力,它们也已经极大地帮助了空客2016年后的增材制造应用发展。

图1:通过LBM加工的钛合金仿生客舱支架。

  增材制造技术在飞行安全相关液压部件中已经展现了能力。到目前为止,大部分LBM项目已经投产,其中95%由空中客车公司合作伙伴LaserCenterNorth(LZN),HofmannInnovationGroup,Toolcraft和AP-Works等公司负责生产。

案例

  1、高速发展过程。

  在现实中测试高科技目标,这是一个几乎完全由塑料和几个铝制零件打印的3.7米的飞机,飞行重量小于25公斤。图2显示了正在使用的THOR飞机。

图2.飞行中的高科技微型(THOR)飞机,纯粹增材制造的产物。

  2、飞行测试LBM硬件。

  在几台A350/A330NEO测试飞机上测试了钛、不锈钢和铝部件的性能,包括用于垂直尾翼的铝合金相机盖(图3)。

图3.使用LBM生产用于垂直尾翼平面的铝相机盖。

  3、首批在飞机构造上使用的钛。

  首款于2016年交付的高性能AEROTEC(PAG)钛双壁燃料连接器取代焊接铸件组件,成本降低了约50%,因为不需要铸造工具,并且交货时间从几个月降至11周(图4)。

图4.替代焊接铸件组件的钛双壁燃料连接器。

  4、首批拓扑优化钛支架。

  A350飞机的第一个连续PAG增材制造的零件,其重量到2017年第四季度将能减少30%。

  5、飞行安全相关增材制造的液压部件。

  2017年3月30日,A380飞机上的首个飞行安全相关增材制造部件飞行重量减少了35%(图5)。

图5.这种与飞行安全相关的增材制造的部件减轻了A380飞机35%的重量。

从第一个部件到清洁薄片设计

  进入增材制造新领域的第一步是1:1可替换的增材制造部件,而下一步是重新考虑完整的部件,目标是充分利用通过增材制造免费的多功能、高度一体的"清洁薄片设计"。这可以是具有三部分组件的液压单元或支架,其以前由126个部件和铆钉制成。这意味着大约有120个零件成本的零件,使组装减少了95%(而且没有模具维护,库存和物流)。

  增材制造允许我们真正重新考虑一种产品,例如将巨型睡莲结构复制到扰流板中,或将超薄模具的成长转移到设计数学中,比如3D设计软件公司Autodesk和其他合作伙伴的Bionic-Partition项目就展示了与未来增材制造生产相关的通用设计方法的功能,从而减少了45%的飞机重量,因此将可以为每架A320飞机每年节省约3吨燃料(图6)。

图6.Bionic-Partition项目展示了与未来增材制造生产相关联的通用设计方法的功能,为A320飞机每年节省约3吨燃料。

展望2025

  2016年,空客公司在1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助下开始制定2025年的景愿,着眼于产品快速开发、无需模具、按需生产、减少原材料需求、减少重量变化,更多的使用增材制造。

  为使增材制造市场继续发展,必须组织和开发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最大的挑战是了解"清洁薄片设计"未来的产品机会,并开发所有必要的设计原则和工业软件解决方案。那么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得到验证,包括新的要求和政府的认可。


发布时间 : 2017-12-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