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协会新闻

【红光奖专题】海目星:改变世界装备格局,推动人类智造进步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电子、新能源、PCB电路板等加工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激光器市场呈持续增长态势。激光技术在现在的制造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现在的汽车制造、消费类电子、五金、船舶、医疗、包装等行业,有力地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


微信截图_20210127160130.png

成立于2008年的海目星激光,是国内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领先提供商,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创新的激光&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智能制造、钣金智能装配、3C行业等,成为动力电池领先企业及苹果、华为等世界500强核心供应商。2020年9月9日,海目星激光行敲钟仪式,正式亮相科创板,这是海目星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海目星业绩持续攀升,并保持业绩高速增长,2016-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98亿元、6.38亿元、8.01亿元、10.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5.47万元、1,675.63万元、8,334.35、14,554.63万元,营收和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51.24%、154.26%。

公司发展至今,海目星已具备面向多元化应用市场、多层级行业客户的综合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得到下游多行业客户的检验和认可,凭借多款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设备订单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微信截图_20210127160148.png

 

在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海目星积累了如 Apple、华为、富士康、伟创力、立讯精密、京东方、蓝思科技、特斯拉、CATL、长城汽车、蜂巢能源、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客户,实施了多个标杆项目和批量化的交付,并打造出多个应用样板工程。

对于海目星而言,公司在动力电池装配段领域,具备了领先的激光及自动化装备综合解决方案,并手握宁德时代、特斯拉等行业巨头订单资源,无疑将迎来广阔的蓝海市场。

2020年,海目星激光硕果累累。激光行业杰出进步企业奖、设备创新奖、行业TOP50等荣誉,让海目星的成绩得到印证。其中,在2020年6月20日在第三届“红光奖”2020年度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颁奖典礼上,海目星激光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丰富的知识产权、突出的市场占有份额及广泛的品牌知名度等优势,经过网络评选、专家评审等环节,海目星有幸从1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激光行业杰出进步企业奖”

 

微信截图_20210127160204.png

2020“红光奖”海目星激光领奖现场

作为本年度“红光奖”获得者,海目星激光展现了近年来企业创新技术发展的进步与成果,得到了中国激光行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同时,海目星激光凭借在抗击疫情中做出的贡献以及热心公益敢于担当的行动,喜获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授予的“抗疫先锋”称号及“热心公益 扶贫助学”等荣誉。

海目星激光凭借多年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创新能力,在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等应用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头部客户,也正是成为头部企业优质供应商,坚定了海目星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客户赋能,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决心。

在海目星头顶的这些光环,既是荣誉也是鞭策。行业的肯定与支持成为海目星的后盾,也会成为海目星继续向更高更远冲刺的动力。


未来,海目星将始终坚持“改变世界装备格局,推动人类智造进步”的使命,秉承“成为全球工业激光与自动化智造第一品牌”的愿景,专注于激光及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的研发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公司的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以行业发展为方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新兴行业布局及新技术开发,持续开发符合下游产业的新设备,促进下游行业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关于“红光奖” 

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自2018年启动已连续举办三届,已成为国内激光行业备受关注的一项评选活动,累计发现和评选相关创新性、引领性激光产品、技术和成果100余项。2020年该奖项正式命名为“红光奖”,活动流程逐步完善,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以及广泛参赛企业的好评。在挖掘激光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发现高精尖中小企业以及推动与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光奖”已成为激光行业技术交流与水平比拼的一项标志性赛事,对于参评企业而言,是本年度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影响力,阐述优秀品牌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活动。


2021“红光奖”正在申报中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4月15日


报名方式:

进入红光奖官方网站在线报名,下载表格填写要参赛的奖项以及公司、产品详细信息,提交即可。
https://wx.laserfair.cm/awards/2021/index.php (激光制造网首页亦有网页链接进入)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邹先生、李先生
联系电话:0769-22381699  
               13929047858(微信同号)

文稿:“红光奖”组委会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1-01-27

大族激光投资设立子公司,主攻精密加工与机床自动化

1月26日凌晨,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注资12000万元设立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机床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为准)。

 

公告称,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快推进精密加工设备及机床自动化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与公司部分高管及核心技术骨干等投资方共同发起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机床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为准,以下简称“大族机床”),注册资本 12000 万元。大族激光以现金方式出资10320万元,持有86%的子公司股份。


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宁艳华,其乃大族激光副总经理,持有大族机床6%股权,且其为公司关联自然人,故本次交易构成交联交易。


据了解,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为CNC 钻攻机、零加工中心、模具加工中心、车床、龙门加工中心、玻璃精雕机、雕铣机、高光机等系列精密加工设备及机床自动化(以企业登记机关最终的核准登记为准)。


大族激光在公告中称,本次投资设立子公司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员工的主动积极性,加快推进精密加工设备及机床自动化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来源 : 激光制造商情 作者: 老ONE 发布时间 : 2021-01-26

大族激光总投资6000万美元激光切割项目落户苏州相城区

中国激光装备行业领军企业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6000万美元的智能制造项目,1月22日签约落户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2日,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签约仪式,大族激光显视与半导体相城产业化项目落地。相城区领导盛梦龙、王执晴,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显视与半导体装备事业部总经理尹建刚,大族精工半导体(常州)总经理刘建安出席活动。

 

此次签约落户相城经开区的项目为大族激光显视与半导体装备事业部投资的半导体封测前段晶圆研磨、划片工艺的激光切割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美元。

 

大族激光1996年创立于深圳,是世界排名前三位的工业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2010年,大族激光成立显视与半导体装备事业部,聚焦LED、面板、半导体、光伏、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精细微加工和相关联行业的测量、检测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为中国领先的半导体激光开槽设备、激光解键合设备研发生产制造商。

 

相城区副区长王执晴说,这一项目的落户将延伸相城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为相城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方面表示,相城区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配套是大族激光落户相城的“定心丸”。相城区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大族激光苏州项目,希望项目能够尽快开工投产,为相城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综合:新华网、东方财富网

来源 : 新华网、东方财富网 发布时间 : 2021-01-25

红光奖专题 | 盐城物科:推进超快激光国产化应用的科技“黑马”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超短脉冲激光设备从国外大量进口的局面,以及超快探测、精密测量、精细加工等众多应用领域对超短脉冲激光的持续需求,自2012年,依托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先进飞秒激光设备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组织力量着手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稳定实用超快激光设备,并试图通过工程化及产业化示范,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以解决这类设备的产业化问题。

 

2014年5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专利技术作为无形资产与物理所控股公司北京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注册成立“盐城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迈出了推进飞秒激光设备国产化开发和应用的第一步。

 

据资料显示,盐城物科光电有限公司是在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及相关政策的鼓励与促进下成立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雄厚技术力量以及北京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在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方面的雄厚基础,致力于超快激光器、窄线宽激光器等高端激光产品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微信截图_20210122150835.png

 

盐城物科光电公司主要经营产品

 

盐城物科目前已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技术团队,并建设有面积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激光研发、生产、检验基地。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超快激光研究机构、生产制造公司及元器件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开成功开发自启动飞秒钛宝石激光振荡器、高重复频率飞秒钛宝石激光放大器、TW级超强飞秒激光器、全固态一体化飞秒及皮秒激光器、光纤飞秒激光振荡器及放大器、光参量飞秒激光器及可调谐窄线宽激光器等系列激光产品,并配套有自相关仪、光电快速探测器、同步延时电路等辅助仪器与元件。

 

基于中国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以及广泛的国际前沿合作,公司开发的高端激光产品不仅参数领先于国际同类产品,而且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及快速便捷的技术支持保障。公司产品已成功提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新疆理化所、合肥物质研究院、物理所等单位。部分产品获得北京市科技奖、军队科技奖、中国光学优秀产品奖等奖项。此外,公司具有开发用户特殊要求的定制激光产品的能力。


2020年6月20日,盐城物科公司凭借其全球首创的兆瓦峰值功率超倍频程振荡器获得红光奖“2020年度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之黑科技创新贡献奖。

 

图片1.png

盐城物科自主研发的兆瓦峰值功率超倍频程振荡器荣获2020“红光奖”黑科技创新贡献奖

 

荣获激光行业大奖“红光奖”的兆瓦峰值功率超倍频程振荡器主要用于尖端科研、纳米级精细加工/2019-2020。该产品小于7fs的技术指标在激光振荡器领域的排名和美国光谱物理公司并列第一,是目前国际超快激光器市场中唯一的兆瓦峰值功率超倍频程飞秒激光振荡器。产品型号FlashWave-7,是国际上唯一的高于兆瓦峰值功率输出的7飞秒振荡器。平均功率800mW,打破了同类产品(光谱物理Element2)500mW的世界记录。产品自推出以来,已在天津大学、北航、军事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完成验收。

 

未来,盐城物科将以先进超快激光器为主导,集成机械、光学、控制于一身,在科研、医疗、加工、军工等领域有所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激光企业,从盐城走向世界!


关于“红光奖” 

 

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自2018年启动已连续举办三届,已成为国内激光行业备受关注的一项评选活动,累计发现和评选相关创新性、引领性激光产品、技术和成果100余项。2020年该奖项正式命名为“红光奖”,活动流程逐步完善,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以及广泛参赛企业的好评。在挖掘激光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发现高精尖中小企业以及推动与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光奖”已成为激光行业技术交流与水平比拼的一项标志性赛事,对于参评企业而言,是本年度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影响力,阐述优秀品牌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活动。


2021“红光奖”正在申报中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4月15日


报名方式:

 

进入红光奖官方网站在线报名,下载表格填写要参赛的奖项以及公司、产品详细信息,提交即可。

https://wx.laserfair.com/awards/2021/index.php (激光制造网首页亦有网页链接进入)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邹先生、李先生

联系电话:0769-22381699  

              

 13929047858(微信同号)


文稿:“红光奖”组委会

 

来源 : “红光奖”组委会 发布时间 : 2021-01-22

红光奖专题】联赢激光:15年深耕细作,成就精密激光焊接领军企业

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与激光切割、激光打标并称为激光加工技术的三驾马车。与激光切割和激光打标相比,激光焊接是利用激光将物质的结构进行加工熔融并重新构筑,工艺难度更大,且由于下游行业的复杂多样性,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比较高。

成立于2005年的联赢激光,是国内少数几家专注精密激光焊接的规模企业,十五年来一直深耕激光焊接行业,不断突破技术门槛、拓展应用场景,成为了激光焊接领域的细分龙头。2020年6月,联赢激光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激光焊接第一股”。

近年来,在持续研发投入下,联赢激光首先成功破解了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镍合金、钛合金等材料的焊接技术,将激光焊接应用到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配件、高速列车、珠宝首饰、3C等领域;此后又攻克了激光锡焊和激光塑料焊,将激光焊接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拓展至通信电子、汽车电子及传感器、医疗器械等行业。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研发、生产动力电池激光焊接设备的厂商之一,联赢激光及时跨越了国内激光行业早期的技术门槛,先于竞争对手引入能量控制技术,极大降低自研激光器的能量波动,实现进口替代,在政策的东风下,激光焊接系统产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联赢激光成功抓住了动力电池行业的风口红利。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关激光设备需求旺盛,联赢激光凭借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以及为行业龙头客户实施了众多成功案例的示范效益。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方壳电芯、方壳模组及PACK,软包电芯、软包模组及PACK,圆柱电芯、圆柱模组及PACK,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绑带焊接等,使得联赢激光在动力电池焊接领域的优势越发明显,获得国内外知名品牌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航锂电、欣旺达、三星、松下等企业的认可并保持长期合作。

2020年,联赢激光硕果累累:A股科创板上市,高功率千瓦级蓝光激光器成功发布,承担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与应用”重大科技专项项目,C项目“百日攻坚战”全面胜利,并且荣获了2020“红光奖”激光行业杰出进步企业奖和深圳特区40周年·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装备工业科技创新奖等多项大奖。

2020年6月20日,联赢激光在第三届“红光奖”2020年度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颁奖典礼上,联赢激光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丰富的知识产权、突出的市场占有份额及广泛的品牌知名度等优势,经过网络评选、专家评审等环节,联赢激光有幸从1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激光行业杰出进步企业奖”。作为本年度“红光奖”获得者,联赢激光展现了近年来企业创新技术发展的进步与成果,得到了中国激光行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联赢激光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与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激光焊接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波长激光同轴复合焊接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光纤激光与半导体激光的复合焊接技术,并应用于动力电池顶盖、密封钉、极柱、软连接等环节焊接,可有效减少焊接缺陷,提高焊接效率,该技术于2018年5月荣获“2018年度中国工业激光器创新贡献奖”。同时,公司还拥有波形控制实时激光能量负反馈核心技术、蓝光激光器焊接技术、激光焊接实时图像处理技术、智能产线信息化管理技术和工业云平台技术、激光焊接加工工艺技术、自动化系统设计技术和激光光学系统开发技术等。

未来,联赢激光将致力于激光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创新突破,进一步的推动激光技术向更高水平前进,致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激光焊接设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

关于“红光奖”

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自2018年启动已连续举办三届,已成为国内激光行业备受关注的一项评选活动,累计发现和评选相关创新性、引领性激光产品、技术和成果100余项。2020年该奖项正式命名为“红光奖”,活动流程逐步完善,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以及广泛参赛企业的好评。在挖掘激光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发现高精尖中小企业以及推动与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光奖”已成为激光行业技术交流与水平比拼的一项标志性赛事,对于参评企业而言,是本年度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影响力,阐述优秀品牌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活动。

 

2021“红光奖”正在申报中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4月15日

 

报名方式:官网

进入红光奖官方网站在线报名,下载表格填写要参赛的奖项以及公司、产品详细信息,提交即可。

https://wx.laserfair.com/awards/2021/index.php (激光制造网首页亦有网页链接进入)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1-01-20

光库科技实控人将变更为珠海国资委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光库科技”)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Infinimax Assets Limited及股东Pro-Tech Group Holdings Limited、XL Laser (HK) Limited(以下简称“XL Laser”)的通知,上述各方已经与珠海华发实体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实控股”,系珠海国有独资企业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于2021年1月16日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及《三方合作协议》。

  光库科技控股股东Infinimax拟将持有的5.57%公司股份;Pro-Tech拟将持有的3.48%公司股份按照45元/股的价格协议转让给华实控股,转让对价金额分别为2.72亿元、1.7亿元,华实控股合计受让9.05%股份。

 

  如本次股份转让实施完毕,华实控股将合计持有光库科技股份25,992,176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3.95%)及受托5.62%的公司表决权,合计拥有公司29.57%股份的表决权,公司的控股股东将由Infinimax Assets Limited(简称“Infinimax”)变更为华实控股,实际控制人将由吴玉玲变更为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珠海国资委”),本次权益变动不会触及要约收购。

 

  本次权益变动前后,主要股东的持股及表决权情况如下:

 


 

  光库科技表示: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系珠海最大的综合型国有企业集团和全国知名的领先企业,于2016年起连续四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9年位列330名,同时位列广东企业500强榜单第43名。成功打造华发集团、华发股份、华发综合发展等“3A信用主体集群”,在信用等级水平、优质资信主体数量上均位居广东省前列。

 

  本次交易引入国有资本股东,实现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良性结合,既优化了股东结构也保持了光库科技的创新活力,有利于公司整合资源优势,提升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公司的资信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也得以加强。权益变动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及综合竞争力,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等多方利益。

 

  关于光库科技

光库科技成立于2000年,近二十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研发、生产高性能光纤无源器件。主导产品包括:高功率光无源器件、保偏光无源器件、各种光纤激光器及光网络核心模块、光纤微连接器件等,产品销往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光纤激光、光纤通讯、航天航空、传感探测、环境监测、地质勘探、医疗设备等重要领域。

  光库科技的特色产品是高功率光纤器件和保偏器件。我们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光纤产品可以承受高达500W平均功率、100kW峰值功率。我们的保偏器件以良好的性能、高可靠性、高消光比在高速光网络及超快测量领域有广泛应用。

  公司拥有三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大型十万级超净车间,七个专业光学实验室,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企业工作站,配备大量进口先进仪器,能迅速将光纤激光的相关研究成果产业化。公司每年生产各类光纤器件、模块多达75万多件。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广东省光电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 : 讯石光通讯网 发布时间 : 2021-01-18

《2020年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900亿的产业规模已是国内领先,而目标到2025年将实现1800亿规模再翻一番。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在政策支持的持续引领下,正把握机遇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月14日,在广州举办的2021年首期湾区创新论坛发送出上述规划信息。新一年的首期论坛主题为“光耀世界 增创未来”,聚焦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前沿技术与应用展望。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院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南方都市报社共同承办,并得到了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优秀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及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首期湾区创新论坛举办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广东已成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大省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海涛在本次论坛致辞中指出,广东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大省,也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目前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比较完整。2019年,全省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占全国30%以上,相关企业营收超900亿元,累计拥有10余家上市企业,年营收超亿元的企业90余家;有效专利量4.4万件,约占全国17%,居国内首位。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海涛致辞


  为进一步加快培育我省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广东省已将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2020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联合省发改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力争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构建创新引领、结构优化的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郑海涛介绍,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厅为有效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从2014年以来组织实施了6批次激光与增材制造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共立项100个项目,财政投入资金6.93亿元,在原材料、器件、软件、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二是建立了一批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的高端创新平台,提高了广东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三是持续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为创新型企业培育保驾护航。

 

  郑海涛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企业、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平台载体、加强应用推广、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不断努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与企业、高校、院所及社会各界共同为推动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政策引领产业腾飞,产业链上游有待补强

 

  在论坛“科创速递”环节,《2020年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据蓝皮书主要编制单位之一,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介绍,蓝皮书全面阐述了全球和中国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状况,系统分析了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情况,明确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介绍蓝皮书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激光产业近3000亿元,中上游产业超900亿元;2019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达到157.47亿元,占全球28.3%。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超900亿元,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企业数量、有效专利等均居全国首位。

 

  蓝皮书显示,2015–2019年,广东省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出台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相关政策21项,在研发支持、产业布局、成果推广、知识产权、保障支撑5个方面都进行了政策布局,政策引领作用逐渐凸显。

 

  在蓝皮书中,通过对不同产业链环节进行优势、一般、薄弱的分类,清晰呈现了广东在激光装备和增材制造产业链方面的各环节状况。图表显示,广东在激光装备系统、激光器及应用等中下游环节已是全国领头羊,但在上游的光学材料和光学元器件领域相对薄弱。增材制造领域,中游的增材制造装备、下游应用等环节较强,上游原材料和中游核心器件、核心软件等环节有待补强。

 

  

  蓝皮书呈现了广东激光及增材制造产业链各环节状况

 

  就此,蓝皮书总结了当前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高端产品较少,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尚待提高;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群效应不强;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此外,当前高水平的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基地较少,产-学-研链节不通畅,以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匮乏等不足依然是广东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亟待强化的几个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蓝皮书提出了4个方面的解决途径,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支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应用推广,优化区域布局,助力产业全面发展;建设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平台载体,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引育同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启动仪式


蓝皮书正式面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视频连线演讲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杨中民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杨永强分别就“3D打印+”、“光纤激光”、“金属增材制造”三个激光和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了主题分享。卢秉恒院士指出,3D打印可以应用到诸多关键制造业,包括航空、造船、电池、无人机等等,也可以应用到医疗等民生相关领域。未来3D打印在中国制造业领域相关的市场前景可能达到10万亿,这是非常诱人的数字。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杨中民演讲

 

  多个技术领域已实现全球领先,“再翻番”要在这些方面突破

 

  在论坛“科创对话”环节,5位学界、业界嘉宾与主持人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就广东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中外差距以及市场化应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科创对话环节,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主持讨论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杨永强表示,当前激光产业发展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多材料的大趋势比较明显,但在朝这些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这些也是产业界和学界研究努力的方向。例如关键器件里的激光振镜存在“卡脖子”的情况;能够实际大规模应用的新材料目前还较少,多数处于研究阶段,高端材料不足;还有工艺和软件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杨永强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晓认为,广东非常重视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基础很好,优势也很明显。他建议,激光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国内激光产业在科技创新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等链条上整体较为薄弱。他表示,希望广东省可以很好地进行产业链+服务链+应用链的探索,形成激光产业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晓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颜学庆认为,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目前是900亿,未来想尽快翻一番,甚至是更高,某种意义上需要挖掘新的元素。他认为,广东有巨大的需求,巨大的生产力,需要把全国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在广东,把各种要素集合在一起,让更多的高端人群聚集在一起,从而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驱动力。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颜学庆

 

  对于激光和增材制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市场前景,论坛现场的两位重要企业嘉宾进行了分享。大族激光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吕启涛表示,激光器是激光智能装备最核心的部件,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他认为,高端激光器并不存在国外技术垄断,主要需要解决工程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国内激光行业发展迎来飞跃的黄金十年,目前在一些领域与国际比较已不存在落后,在一些市场已经实现了全部国产替代,有些技术实现了全球领先。他认为,目前国内产业较国外的差距可能更多体现在市场上,国内激光企业主要市场90%面向国内,在海外市场的开拓还需要推进。

 

  

  大族激光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吕启涛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龙则认为,国内目前相关产业激光器核心器件方面跟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在工艺、稳定性和软件方面。他认为,产业界需要更多的高端专家参与技术研发。同时他也表示,在激光产业中也有很多核心器件,例如高功率光纤领域等,他认为国内企业的理论技术水平不亚于海外,在一些领域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国外公司。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龙

 

  对于疫情对中国激光产业市场的影响,吕启涛认为,由于中国控制疫情较好,基本没有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从国内产业相关的十几家上市公司的销售情况报表来看,2020年销售额基本上都有明显的增长。王兴龙也认为,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在国外激光行业受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其实产生了一些海外市场机会,对于国内激光产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机遇。


  嘉宾寄语湾区创新论坛

  

  论坛活动现场

 

  “过去很长时间,增材制造包括激光产业被人评价为‘曲高和寡’,意思是技术很先进,但价格太高,不接地气,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情况了。激光产业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增材制造也正处于上升期,并且成长速度很快,市场接受度越来越好。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无论是在性能还是性价比方面,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我很看好这个领域的发展。

 

  通过湾区创新论坛这样的活动,进行媒体宣传,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行业内的人深入了解激光与增材制造,并且接受它、应用它,进而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我想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 杨永强

 


 

 

  “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被纳入到广东省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这说明政府从战略的高度从顶层予以良好的布局,可有效地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与联动,有效的优化社会资源,如果能建立起公共的供需平台、研发平台、推广平台,可通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形成更多的有效研发成果,实现该领域总体规模的扩大,于企业是获益,于社会是进步。”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姚彩虹


  “湾区创新论坛这一活动特别有意义,首先能扩大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其次是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企业之间能实现资源和信息方面的交流。第三,它能让企业家与政府见面,实现更多沟通,同时为政府对产业的精准扶持提供更多信息,深入了解整个行业的长处和短板,集中资源攻克薄弱环节。”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龙


蓝皮书样书外观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 : 2021-01-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