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从激光产业2021一季报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近段时间,一季报陆续披露,根据机构对国内市场上的主要激光产业链公司2021Q1经营情况的梳理,激光器制造商、激光设备制造商以及激光专用设备制造商的营收情况概要如下:

一、激光器制造商:

1、锐科:营收5.84亿元(+331%),毛利率35.95%(同比+8.8 pct,环比+5.1 pct)。公司订单饱满,保持满负荷生产,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在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双中心的带动下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驱动力和产品竞争力,推出工业级单模12KW光纤激光器、多模组100KW光纤激光器、带光闸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小体积手持焊专用激光器、大能量皮秒激光器、大功率飞秒激光器、266nm深紫外皮秒激光器和持续推出光束模式可调激光器新品等,公司通过技术差异化,打破同质化竞争,持续引领高端领域应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领军地位,提升市场份额。

2、创鑫激光:营收5.2亿元+。

3、杰普特:营收2.56亿元(+174%),毛利率33.2%(-4.8 pct)。公司2021Q1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业务获得订单金额为人民币2.29亿元,同比下降1.52%,来自苹果公司订单为160.32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040万元。被动元件器业务订单共计人民币1.21亿元。

4、IPG:中国区营收1.4亿美元(合人民币约9.1亿元,+104%),毛利率47.5%(同比+6.2 pct,环比+3.9 pct)。2021Q1, IPG业绩达到2018年以来最佳季度,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北美市场的强劲需求,以及来自焊接、锂电池和光伏电池激光应用。按产品划分,2021Q1,占总收入49%的高功率连续激光器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3%,其中6kW及以上连续激光器占比达到其中55%,并且增长迅速(+34%)。脉冲激光器和光束模式可调(AWB)激光器需求也很强劲。

5、nLight:中国区营收0.1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亿元,+29%),毛利率28.8%(+6.8 pct,环比-1.1 pct)。nLight总收入6134万美元,同比增长42%,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得益于每一个终端市场的增长。

以上五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约23亿元,按2020年数据计这5家公司占据了国内85%的市场份额,则一季度国内激光器市场约为28亿元,系历史最佳一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1Q1激光器环节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

二、激光设备制造商:

(由于一季报未披露主营构成,故使用总营收)

1、大族:营收31.3亿元(+108%),毛利率37.1%(-2.4 pct)。

2、华工:营收17.9亿元(+136%),毛利率20.0%(-4.7 pct)。

3、亚威:营收3.9亿元(+44%),毛利率25.4%(-1.6 pct)。

4、海目星:营收1.3亿元(+28%),毛利率31.1%(+2.5 pct)。

5、柏楚:营收1.88亿元(+147%),毛利率80.8%(-0.8 pct)。一季度工作日比较少,还是能超过去年Q4,确实是受益于大环境影响,主要系功率段持续渗透、行业持续渗透。中低功率8000多套,高功率800多套。切割头占比5%左右(1000万元左右),高功率占比16%左右,总线占比70-80%左右,高功率同比增长200%多。

三、专用激光设备制造商:

1、联赢:营收2.28亿元(+41%),毛利率37.9%(+2.6 pct)。

2、帝尔:营收2.74亿元(+36%),毛利率40.4%(-9.1 pct)。

3、铂力特:营收0.45亿元(+145%),毛利率27.1%(+16.2 pct)。

四、总结归纳

从上面所列的Q1季报不难看出,激光行业整体业绩大幅提升。各数控系统提供商、激光器制造商、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等在历经2018-2019的行业低谷及2020一季度疫情影响之后,激光行业整体业绩迎来反弹,2020年及2021Q1的营业收入大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此外,激光行业净利率、现金流等经营指标均出现了明显好转。例如,数控系统提供商柏楚电子无论业绩增速还是盈利水平,在激光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因身在武汉受疫情影响较大,相较之下,2021Q1业绩极大回暖;激光设备龙头大族激光受益于消费电子和PCB行业复苏,业绩高速增长……

通过一季报,我们还可以将激光产业2021Q1的总体情况归纳如下:

01、激光器

2021Q1延续了2020年疫情后高景气度,下游需求持续旺盛。通常情况下,一季度是激光产业传统淡季,但柏楚电子营收环比仍有所增长也说明了下游的高景气度。对应到激光器行业,IPG、锐科、创鑫等五家主流激光器厂商合计实现营收约23亿元,国内激光器市场总体约为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02、激光器价格

锐科已全面掌握定价权,光博会前后主动调价争取市场份额——锐科分别于3月初和光博会后即3月下旬分别下调10%和15%。其他中小厂商被动跟随。

03、需求结构

高功率化稳步推进,3kW功率段正逐步成为出货量主体部分,6kW接受度大幅提高。

04、行业走势

对于接下来的行业走势,根据宏观数据统计,2021年3月PMI为51.1,连续1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1-3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29.80%,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中观数据方面,工业机器人产量高速增长,3月达33075台,同比增长80.8%,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在3月达6.0万台,同比增速42.90%,增速提升明显。所以,从短期来看,激光行业有望受益制造业持续复苏,景气度不断提升。而从中长期看,激光加工(激光切割、焊接)渗透率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3C、动力电池、光伏等),我国激光加工市场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是一个成长性的黄金赛道,值得期待。

文稿:本站编辑老One整理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作者: 老One 发布时间 : 2021-05-10

苹果公司刚刚对激光技术进行了一项超级战略投资

苹果公司又向其激光技术的关键供应商II-VI注入了4.1亿美元,该技术用于iPhone和iPad的Face ID摄像头和LiDAR扫描器 。这项投资是苹果对II-VI进行的第二次投资,苹果公司表示,这将使其更早地获得下一代设备即将使用的组件。

早在2017年,苹果从其先进制造基金中为该公司投资3.9亿美元,该公司当时还被称为Finisar。当时,苹果公司表示,这笔现金将帮助VCSELs(即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大批量生产,此外还将提高研发费用。

VCSEL当时已经是iPhoneX中TrueDepth相机阵列一部分。它们帮助传感器追踪距离,苹果将其用于Face ID,为Animoji和Memoji等功能提供动力,最近还推出了LiDAR Scanner深度感应相机。这款相机首先在iPadPro上推出,但后来也出现在部分iPhone机型上。这项技术不仅对苹果相机运作方式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苹果增强现实产品推出。

2018年11月,Finisar被II-VI收购,该公司专门从事光电元件等业务。虽然它为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零件,但它也开发汽车和半导体资本设备。这可能对苹果公司有特别的吸引力,作为其泰坦项目部门的一部分,苹果公司不仅在悄悄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而且随着其Mac生产线转向采用苹果处理器,苹果也越来越多地制造自己的芯片。

苹果公司的第一笔现金部分用于重新启动德克萨斯州谢尔曼的零部件制造工厂。苹果公司说,从50亿美元的先进制造业基金中获得的这笔新资金将增加额外的产能,同时在德克萨斯州谢尔曼、新泽西州沃伦、宾夕法尼亚州伊斯顿和伊利诺伊州香槟市创造700个就业机会。

来源:cnBeta.COM

来源 : cnBeta.COM 发布时间 : 2021-05-08

华快光子推出GHz级超高重复频率的NALM型全光纤飞秒种子源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和零件加工逐渐趋向微型化、精密化,超短脉冲激光作为精细微加工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峰值功率极高,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跟其它种类激光器有根本区别,属于激光“冷加工”,已在精密电子行业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发展。

“新型显示产业”作为我国政府支持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伴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柔性电路板(FPC)凭借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成为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元器件,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土FPC产业也逐渐进入爆发期。蓝宝石、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是地球上仅次于钻石第二坚硬的材料,很难使用机械的方法来加工。使用激光器来切割此类硬脆材料是当今制造业的趋势加工方法。

目前飞秒光纤激光器因其单脉冲能量的限制,相比皮秒及纳秒激光器加工速率慢了很多,因此飞秒激光加工也被戏称为”超慢加工”。目前受限于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单脉冲能量提升相对比较困难,纯光纤放大很难突破200uJ。大量研究表明,在材料加工中提高飞秒脉冲的重复频率及使用Burst脉冲串模式,可大幅提高材料蒸发及去除的速率。因此发展GHz级高重复频率飞秒种子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市面上仅有的几款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器基本都是采用腔外重频倍增的方式使得重频达到或接近GHz,这些方法会带来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不均一、脉冲能量不一致以及色散有差异等缺点,不仅给后续放大带来非常大的不便,而且会极大的影响实际加工效果。

非线性放大环形镜(NALM)型锁模技术因其锁模状态唯一、全保偏光纤、不受材料阈值限制等特点能够获得稳定的、高功率锁模脉冲而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在锁模自启动上存在较大问题,后经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目前自启动稳定性也有大幅改进,追求NALM技术的高锁模自启动稳定性、宽光谱、高重频及高输出功率是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看来NALM技术是最有希望获得工业级高稳定、高性能飞秒激光种子源的方法。

图1

华快光子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高稳定飞秒光纤激光器的研发生产,在飞秒光纤种子源、飞秒展宽、放大、压缩等方面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已成功研发并推出了重复频率30-200 MHz的飞秒种子源系列产品。近期在高重复频率飞秒种子源研发及工程化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功实现重复频率接近1GHz的全光纤化飞秒种子源(如图1所示)。

图2:输出脉冲、光谱及自相关

 

该系列高重频飞秒种子源产品采用带偏置的改进型NALM方案,由相移器、光纤环路及波分复用器等元件构成,环内有高掺杂的掺镱光纤作为光纤激光器腔内的增益介质,泵浦光通过波分复用器泵浦掺镱光纤。为保证在环境温湿度变化时保持稳定的功率和稳定的光偏振状态,采用锁模全保偏光纤,实现锁模稳定自启动的同时,保证锁模脉冲的长期稳定一致性。据所需的脉冲重复频率,得到合适的腔长,通过集成光纤元件将腔长极限压缩同时设计增益光纤和普通光纤的最佳长度,达到超高重复频率的基频飞秒锁模脉冲输出。通过对谐振腔的色散进行管理,调控腔内相位差和光纤长度,实现脉冲重复频率和带宽的优化,获得飞秒脉冲输出,极限变化脉宽小于100 fs。锁模脉冲的光谱宽度决定了最终能够压缩得到的飞秒脉冲的脉冲时间宽度,而重复频率的高低则影响着工业加工的速度和效率。

本产品通过引入相位偏置对原有的NALM锁模技术进行改进,在腔内引入色散补偿,保证锁模自启动稳定性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锁模脉冲的光谱宽度,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新型集成封装的光纤器件极大的缩短了谐振腔的腔长,获得了极高的锁模脉冲重复频率(500 MHz-1 GHz),输出功率90 mW-200 mW,光谱宽度大于15 nm,极限变换脉宽小于100 fs,满足后期飞秒啁啾脉冲激光放大的输入需求。图2为我们实现的重频600 MHz的飞秒种子源,具体参数为:输出平均功率110 mW,光谱宽度18 nm,脉冲宽度239 fs(啁啾脉冲),可进一步压缩至约70 fs。

华快绿光超快激光器

华快红外超快激光器

华快紫外超快激光器

华快飞秒激光器

华快百皮秒激光器

来源:华快光子

来源 : 华快光子​ 发布时间 : 2021-05-07

IPG Q1中国区营收同增104%,宣布CEO换届

美国马塞诸塞州Oxford,2021年5月4日--IPG Photonics公司公布了其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在另一份新闻稿中,IPG宣布了首席执行官(CEO)换届,立即生效。Eugene A. Scherbakov接任Valentin P. Gapontsev成为新CEO,后者成为董事会执行主席。

  

销售收入为3.4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9亿美元,大幅增长39%。毛利率47.5%,去年同期为41.3%。净收入6810万美元,去年同期3640万美元,同比增长87%。每股摊薄盈利1.26美元,去年同期0.68美元,同比增长85%。

细分应用市场来看,由于焊接、切割、太阳能电池制造、烧结和烧蚀应用领域的需求增长,材料加工(Materials processing)销售同比增长45%。材料加工销售收入占该季度总收入的92%。因为先进应用和电信业务的强劲势头被医疗业务收入的下降所抵消,其他应用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9%。

  

细分产品来看,受益于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6千瓦或以上功率)、脉冲和可调模式光束(AMB)激光器的强劲需求,高功率连续波(CW)激光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占该季度总销售收入的49%。

  

按地区划分,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4%,欧洲市场增长14%,北美增长9%,日本市场则下滑了21%。

  

“中国和北美的需求持续强劲,欧洲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改善。”IPG董事会执行主席Valentin Gapontsev博士表示:“尽管有季节性影响,但销售收入仍实现同环比增长,帮助我们实现了自2018年(创纪录的一年)以来最好的第一季度业绩,为2021年打下了坚实的开端。”

  

展望2021年第二季度,随着全球资本支出的复苏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光纤激光器需求将持续增长。IPG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销售收入将在3.6-3.9亿美元之间,税率约为25%。IPG预计,通过发行5350万基本普通股和5420万摊薄普通股,其每股摊薄盈利将在1.2-1.5美元之间。鉴于新冠肺炎大流行及其对全球商业环境、公共卫生要求和政府指令的相关影响,IPG提醒当前提供的财务指导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来源:ICC 编译:Nina

来源 : ICC 发布时间 : 2021-05-07

中科院通过激光技术成功提取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成该领域之首

自上个世纪30年代,我们人类正式发现反物质后,就在这一领域开始了长达86年的研究,从不懂到明白原理,再到现在研究出如何通过技术提取出反物质,其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有反质子,正电子。随着科学家的发现,前者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伤害较大,所以我们逐渐改用正电子作为研究对象,去年,国际学术期刊《等离子体物理》就报道过我国中科院对于正电子的研究结果。

在去年的研究中,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激光技术提取反物质,其原理是利用激光装置和高压气体靶之间的对抗,从而产生出大量高能电子;再利用高能电子与高Z材料靶之间所产生的反应,和韧制辐射机制产生高强度伽马射线进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正负电子对。这个过程十分复杂且困难,但幸好我国在激光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因此顺利往完成实验,成功提取出超快正电子源。

据研究负责人介绍,其实这个实验能够成功还要多亏我国研发的正电子谱仪设备,这款设备的功能是净化反物质的噪音问题,从而提高超快正电子能的纯度,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目前世界各国为了研究出反物质,中外科学家日日夜夜的进行研究,此次成功将意味着我国已领先各国,先一步拥有提取反物质的技术,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同时在科学家的分析中,未来反物质材料涉及的行业有很多,其中航天计划,医疗健康是重点,就例如当前用于对抗癌症的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PET)这项技术,其中就是运用到反物质。

除此之外,如果能将反物质运用在航天技术上,这将大大提高飞船的飞行速度,从而提高我们寻找适居星球的效率,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简直是福音。

来源: 网易号“科学的纠缠态”

来源 : 网易号“科学的纠缠态” 发布时间 : 2021-04-26

2021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及其高端产业应用论坛在成都举行

为进一步强化激光产业集聚效应,4月21日,2021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及其高端产业应用论坛在成都市举行。论坛会上,高功率光纤激光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产业界人士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公开演讲。

与会代表分别就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发展趋势、国产化研发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高功率光纤激光领域的若干关键性、基础性科学问题及其在重要领域的应用前景合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上,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益西降措详细推介了游仙区激光创业园项目,就游仙区在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势作了详细介绍。

论坛后,游仙区与12家行业优质企业进行了对接,政企双方就相关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表示将在招商引资、产业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益西降措告诉记者:“本次论坛上,游仙区隆重推介了激光产业基地,并与有合作意向的2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了友好对接,激光产业基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院、地、企三方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游仙区将以加快建设激光产业基地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园区项目优势,着力构建适应激光产业快速发展的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激光装备一流的产业基地。”

来源:游仙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 : 游仙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 2021-04-23

打破激光清洗卡脖子瓶颈,行业国标拟出台600亿市场规模待挖掘

作为激光制造的一种先进技术,激光清洗技术对我国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清洗行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将加速行业发展,助推激光清洗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蓝图中的一个闪光点。4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标准《绿色制造 激光表面清洗技术规范》项目启动会获悉,激光清洗行业标准力争在2022年下半年发布,届时将有力促进产品研发、市场规范以及产业链升级。

事实上,国内激光清洗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快速发展。除了在技术和工艺上不断突破千瓦级功率的提升以及核心部件自主化生产等卡脖子问题外,市场应用场景也得到了开辟挖掘,诸如汽车制造业、船舶、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军工、文物清洗等领域均有所受益。

据业内人士估计,仅国内激光清洗市场潜在需求就超过600亿规模,全球需求约在1000亿元以上。近三年,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国内目标市场超过30亿。

作为一个拥有市场潜力的行业,亟需有一套共同遵循的规范来推动技术和应用的融合。航空工业综合所研究员王西昌表示:“这一背景下,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制是技术成熟和高端装备应用需求的强烈融合。本标准将面向生产、应用、监管等多个层次定位激光表面清洗的一般要求、工艺控制、质量检测、安全防护等相关内容,适用于不同材料不同应用场景的顶层通用要求。”

为此,上述标准的制定以规范和促进激光表面清洗技术的应用、提高清洗过程的绿色行为目的,将作用于激光表面清洗技术应用企业及设备生产企业。

 

标准制定

激光清洗即利用连续或脉冲激光快速作用于材料表面,使表层存续的基材异质物在热-力交互作用下发生汽化、热膨胀、热振动、冲击散裂等局部快速热物化行为,至其分解、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绿色制造标委会秘书长奚道云指出,《激光清洗规范》应该以激光表面清洗技术应用企业及设备生产企业为应用主体,达到规范和促进激光表面清洗技术的应用,提高清洗过程绿色性的目的。“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通用性,要求性条款应具体、明确,具备可检测和可验证性,同时应广泛征求各相关方意见,注意“产、学、研、用”多方意见协调一致。”

据王西昌介绍,标准将面向生产、应用、监管等多个层次定位激光表面清洗的一般要求、工艺控制、质量检测、安全防护等相关内容,适用于不同材料不同应用场景的顶层通用要求。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将基于开放性(融合应用需求和技术研发单位)、有效性(重视标准过程试验验证)、规范性(严格标准过程程序管理)、科学性(优化标准编制模式)、适用性(加强标准贯彻实施)等五个原则,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能够快速推广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标准。

在翔明激光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春明看来,制定标准的意义在于对科研、产品、市场以及整条产业链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在标准制定的初期阶段,还需明确激光清洗的定义以及标准的适用范围这两个顶层问题,同时从工艺标准、检验问题、设备问题这三个核心要点出发进行细化。另外,针对是否对激光清洗的质量进行分级评估,以及分级评估的标准问题依然有待讨论。”

“要让激光清洗成为一种标准工具,成为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工具箱的标配。供给端而言,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清晰定义产品各技术指标,使得信息更透明,优胜劣汰,提升产品的质量。此外,也能够保障终端用户的权利,在其使用激光清洗技术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扩大激光清洗市场。在实现清洁产品外部接口和市场的规范后,适配产品诸如各类传感器、相机等也将逐步规范,最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王春明继续补充道。

行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激光清洗规范》届时发布后将填补国内外激光清洗的标准空白。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各行各业对激光清洗技术的认可度,进一步促进激光清洗技术产业化,还将促进激光清洗技术提供商提高、保证质量,为行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激光清洗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据介绍,华中科技大学最早在2000年研究YAG脉冲激光在铝板脱漆、轮胎清理表面橡胶层的工艺与机理,但是一直到2016年,武汉锐科激光才研发出第一台国产激光清洗样机。2018年是激光清洗的爆发年,功率却依然停留在百瓦级别。

公开资料显示,功率问题始终困扰激光清洗的效率。有业内人士指出:“激光清洗在除油漆上的优势已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包括高铁、地铁轮对除漆、飞机蒙皮除漆等),但造船行业去除船身表面的厚油漆却依然采用喷砂工艺。尽管人们通过改进工艺、提升功率而大幅提高激光除漆的效率,但对一艘船几万平方的除漆需求而言依然效率太低。”

激光清洗的应用领域

1000W光纤激光器技术瓶颈一直到2019年被打破,国产各品牌清洗用光纤激光器功率纷纷破千。2020年,国产清洗用光纤激光器功率突破2000W,为实现飞机蒙皮除漆、飞机发动机除漆等高端清洗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除了不断提升功率外,在卡脖子问题上,相关企业也提交出了一份答卷。目前,行业已经突破一体化协同控制板卡系统、焦点潮池系统、边缘控光系统、光束匀化整形系统、防抖动、高允差等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高功率清洗用激光器制造技术仅是突破,还远未成熟,在自动化程度以及设备成本控制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但由于激光清洗能够替代现有工业清洗、替代人工打磨,以及投入到诸如文物清洗、建筑物清洗、街道清洗等新开发应用领域中,具备了肥沃的市场土壤。与此同时,未来激光清洗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能够“通过与其他制造设备相结合,实现一条产线解决一个产品的所有问题”,带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 2021-04-22

返回顶部